足球联赛一共多少轮|90比分即时足球比分localpc端|央视直播nba|阿森纳上一次英超冠军|中国竞彩足球官网首页平台下载

旅游網首頁>> 國內旅游 > 江西旅游貼士 > 正文
即時信息:

江西景德鎮的寶貝瓷器

信息來源:江西旅游景區 更新時間:2010-4-22 瀏覽次   發送到郵箱  收藏起來

元代景德鎮窯在宋代青白釉生產的基礎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創燒了成熟青花、釉里紅及各種單色釉品種。青花瑞獸紋盤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規整,內底主是題紋樣繪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紋。這種將傳說中的瑞獸與寓意興旺發達的竹石瓜果組合在一起的圖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細的大盤上。紋樣線條流暢,通體細色肥腴,青花鮮麗濃重。


洪武年間是明代釉里紅燒制最興盛時期,不僅數量多,而且多為大型器皿。永樂白瓷頗負盛名,世稱“甜白”。據文獻記載永樂皇帝對潔素瑩然的白瓷甚為喜愛,這應是永樂白瓷風行的主要原因。白釉暗花執壺和暗花雙耳扁壺,以其變化多姿的造型、纖細古樸的手法、晶瑩白潤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鎮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藝。宣德年間是明代青花燒造的黃金時期。青花龍紋扁壺群冠眾器之首,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細釉潤,紋樣用進口的蘇麻離青繪畫而成,色澤鮮麗濃重,傳世實物屈指可數。藍地白花折枝花果紋盤明代景德鎮御器廠的傳統產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為精美。


斗彩創燒于成化期,這種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紋樣的輪廓線,釉上用紅、黃、綠、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聞遐邇,傳世器多由臺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私人能珍藏到成化斗彩器的實屬鳳毛麟角。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燒制空前絕后的時代,其中尤以嘉靖萬歷的數量為多,但形制高大、技藝高超、蓋與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則并不多見。


清代,中國瓷器的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雍正產品,以其胎細釉潤,紋樣典雅精美而獨樹一幟。粉彩鵪鶉圖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絕世佳品,這種在彩料中采用金紅著色,并運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藝,不僅能將圖案的陰陽面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而且比傳統的五彩色澤更柔和淡雅,特別是配上細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讓人有愛不釋手之感。


明、清以后,珠山御廠的設立和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刺激了景德鎮制瓷業的蓬勃發展,致使幾乎所有散落在鄉村的小窯作坊都集中到城區,形成眾多的手工業工場,吸納了大量從業人員,"窯戶與鋪戶當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鎮由此成為"五方雜處"、有"十八省碼頭"之稱的陶瓷大都會,為瓷業習俗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民國時期,景德鎮瓷業習俗的突出表現是客籍瓷商隊伍的不斷壯大及瓷行、瓷莊和瓷號的大量涌現。各商幫都有自己的瓷行、瓷莊或瓷號,他們加強了景德鎮與外地的聯系,也操縱了景德鎮瓷器的運銷。隨之而來的各地風俗習慣給景德鎮瓷業習俗增添了新的內涵。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業內部分工日益細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蕩釉等技藝制作瓷坯,再采用匣缽仰燒、墊缽覆燒、支圈覆燒等技法進行裝燒。到元代,又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繪技術。明、清兩代,景德鎮制瓷業進一步發展,"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制瓷手工技藝體系基本完善,采礦、每道工序都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程度。煉泥的只管煉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繪者也是畫者畫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畫,如此明細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鎮手工制瓷業至此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


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專業化程度強,行業分工極其細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畫坯、施釉和燒窯等五項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階段,也是器物的雛形制作。它是將制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將經過印坯工藝后的粗厚不平、規格不齊的粗坯經過兩次旋削,使之厚度適當、表里一致。


3、施釉:俗稱"剎合坯"。它是在器坯內外上一層玻璃質釉、使之光潤。其方法有蘸、澆、吹、蕩、涂等。


4、畫青花:俗稱"畫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繪畫,打青花箍或寫青花字,最后上釉燒成。


5、燒窯:是成瓷的最后一道關鍵工序。它是將裝有成坯的匣缽按窯位置放在窯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燒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還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緊火、凈火三個階段,用一天一夜(24小時)的時間,把匣缽內的坯胎燒成瓷胎。


經過千余年的發展,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在匯集全國各地名窯技藝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體系。其行業分工之細,專業化強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業所無法比擬的。


從御窯廠來說,其生產組織分工相當完備,具備了制坯行業的各種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圓、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缽的作坊,還有各種輔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鐵作等。許多局部操作大都由專業性很強的工匠擔任。同時將燒、做兩行集中在廠內,設御窯若干座,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無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從民窯來說,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鎮制瓷業燒、做兩行便開始分立。"陶 食工,不受藝傭,帚賃窯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現兼營燒做兩行的"燒圇窯戶"。同時,民窯業也具有完善的生產體系。這個體系分為不同的行業,各行各業都有其行幫組織,他們既各自獨立經營,又處在經常的互相聯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須各自掌握一種專門技藝,并以此為終身職業。這對工匠的工藝水平的提高和技藝的嫻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也為新工藝的創造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景德鎮明清時期的制瓷工藝成就,是與景德鎮瓷業生產分工細致的特點分不開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陳設用瓷,以自瓷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干多種品名。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裝飾多樣。在裝飾方面有青花、釉里紅、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瓏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產品為大宗,顏色釉為名產。釉色品種很多,有青、藍、紅、黃、黑等類。僅紅釉系統,即有鈞紅、郎窯紅、霽紅和玫瑰紫等,均用"還原焰"燒成。產品馳名世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