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大堂
巴黎圣母院亦譯“巴黎圣母大堂”,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世界著名的教堂。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的城島東端,為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藝術的代表。集宗教、文化、建筑藝術于一身的巴黎圣母院,原為紀念羅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早期基督教的教堂。6 世紀初,巴黎國王柴爾德貝特下令重建。此后,這座教堂就成了紀念殉教者圣·埃蒂安的地方,并在近旁又為圣母瑪利亞修建一座教堂。圣母院始建于1163 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1320 年圣母院竣工。幾個世紀內,圣母院屢遭戰火破壞。后由建筑大師維奧來·勒·杜克在保持原風格的基礎上,加以設計修建。工程歷時20 年,于1864 年重新開放。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約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另有小說,電影,音樂劇等以此為名。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后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并放回原位。
“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圣母圣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么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圣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 相關信息
- ·巴黎用餐特色攻略 2011-2-7 23:51:49
-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 2011-2-7 23:40:24
- ·巴黎圣母院是劃時代的建筑,建筑與藝術的結合 2011-2-7 23:32:47
-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大堂 2011-2-7 2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