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祠的異地重建
屈原祠歷經千年有余,飽經歲月風霜,幾次遷徙,數次修繕重建,充分顯示了屈原愛國愛民精神流芳百世,千古不朽,也充分展示出世人尤其是屈原故里的人們,對屈原世代懷念的不滅之情。如今,屈原祠既是人們紀念屈原的地方,也是對世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還是中外游客游覽三峽必到之地。
近10多年來,屈原祠接待中外游客已達數十萬人次。更值得驕傲的是,屈原祠的修建與完善,不僅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還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胡錦濤、喬石、錢其琛等20 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屈原祠視察指導!∮捎陲鰵w縣地處長江三峽工程壩上庫首,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后,屈原祠也在淹沒之列。
1998年9月28日,與三峽工程僅千米之距的秭歸新縣城建成。秭歸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遷移至新縣城。秭歸縣人民政府已作規劃,屈原祠將再次遷徙。規劃中的屈原祠將建在新縣城東風景秀麗的鳳凰山上。這里面對宏 偉的三峽工程,三峽水庫蓄水后,鳳凰山環水相擁,到那時,屈原祠依山傍水,將成為三峽庫區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不久的明天,新的屈原祠將敞開懷抱,迎接屈原的第三次易地遷徙。屈原精神千古不朽!屈原祠流芳百世!
屈原祠座落于古城歸州鎮,這座有2300多年的歷史的城池很小,全城僅有0.6平方公里,但作為風雨峽江的滄桑見證,歸州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它曾演繹過古夔子國的神秘;楚國的興衰;三國的壯烈;唐朝的飄逸;宋明的清麗;清朝和近代的頹廢與勃興……
屈原祠是為紀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誕生于秭歸縣樂平里,是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他曾在古代楚國做過左徒和三閭大夫,后因奸臣排擠而被放逐江南,當楚國被秦兵攻破時,他憤而以身殉國,投淚羅江而死。其《離騷》、《九章》、《九歌》等詩篇,聲貫古今,名揚中外,195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屈原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三峽工程的蓄水139米水位后,對長江三峽著名景點湖北秭歸的屈原祠影響不大,現在的屈原祠是1976年因葛洲壩工程的興建由屈原沱搬遷重建,隨著三峽工程的再度蓄水,它作為"三峽移民"又面臨第二次搬遷,東遷至新縣城茅坪鎮的鳳凰山。
屈原祠翠瓦飛檐,流光閃爍,掩映在一片柑桔林中。
游客進入屈原祠的大門,一眼就看到千年矮樹植成的"求索"二字。這郁郁蔥蔥的"求索"二字,象征著屈原精神萬古長青。
游客拾級而上,便能看到低頭沉思的偉大詩人屈原仿佛迎面徐徐而來,仰觀銅像,會感到一種立于圣哲靈感美的心靈振撼!遠古的風,輕輕地掀動著青銅屈原的衣角,今日悠遠的白云,努力拭去屈原歲月的滄涼,卻抹不去屈原滿目的惆悵。
銅像兩側,建有東西碑廊,鐫刻著屈原《離騷》等許多著名詩集和一些歷代詩人墨客贊譽屈原的詩句,游人徜徉于此,頓生萬丈豪情!